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解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教育依旧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领域。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又衍生出了许多新话题。不少代表委员带来了“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表达了教师群体的心声和诉求。
比如,民进中央表示,“双减”背景下,教师面临工作压力增大和综合能力提升要求的双重困境,建议减轻教师负担,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建议,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与代表委员们的发声形成呼应的一个案例是,近日,江西金溪县教体局在答复代表《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建议》时透露,在“双减”工作推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教师更累了”“教师的焦虑情绪明显比之前增加了”等问题。
代表委员们看到了一线教师的困境,提出的解决措施也很实在,有些及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回应,这些都令人欣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想谈点个人看法。
我注意到,近几年一些代表委员注意到调整师生比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城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应按1:19进行编制配备,初中1:13.5。虽然绝大部分地方是达标的,但实际上,教职工包含教师、后勤、教辅等人员,无法达到教师与学生比例实际需求,尤其是对规模较大学校更是困难。
“双减”之后,学校教育进一步成为教育的主战场,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中小学编制员额,特别是专任教师的员额,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从教育导向看,“双减”之后,中小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及目标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期许也就没有改变,甚至更多、更强烈了。以往课外培训机构承担的学生精力、家长压力,转到了教师身上。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付出更多的精力。
正常的教学任务和日常管理且不说,日渐普及的学生课后服务和素质拓展,让老师的在校时间大大延长。民进中央就指出,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0—11个小时以上,较“双减”政策前明显延长。“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工作责任大、节奏快、任务重,教师普遍反映精神压力较大。
再就是,过度“规范化”导致的形式化检查、填表,各种跨界下发的非教学教研任务等,让一线教师疲于应付。
这当然是“双减”政策之前就存在的老问题,但确实对教师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长远来看,也有损教学质量,最终“受伤”的是学生和整体的教育水平。就我所了解的,这是普遍性问题,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不管学校的生师比大还是小。
对此,一方面要继续减少各项督查、检查、评比等项目,让教师能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双减”后老师负担过重的问题,积极探索坚决办法,如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等。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栾梦
网友评论:
多位代表委员:双减后老师更累了吗? 是吗到底累个啥?且听阿伦说三道四
众所周知教师基本是全世界休息假期最多的事业编制!而且福利待遇越来越好,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高材生涌入教育行业,教师也越来越被卷了 深圳一个中学招聘的老师大都是清华北大等名校硕士博士。如果说老师更累了,待遇差了,那为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涌入教育行业呢,就是因为市场经济决定老师待遇好啊 假期多啊 工作稳定啊 难道不是吗?看看我们正常的打工一族,大部分一周休一天,没有寒暑假,如果赶上疫情了公司被封失业在家没收入,房贷孩子各种压力可想而知....
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双减?“教育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既然是双减,那就全国学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既然起点相同就谈不上负担重或累。就好比如高考所有人都考600分以上和所有人都在600分以下,清华北大依然会按照名次来录取,有可能你600多分连本科都上不了也有可能你500多分能上清华北大 决定你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对手。
-------------------------------------
双减第一周——说说真实感受,老师很累,除了应付必须存在的各种检查之外,下午辅导学生到18点,且不论教师疲倦与否,孩子的状态好像更真实,17点开始没有精神,17:30的时候很多孩子在教室打瞌睡。按照预想在校内完成的作业学生好像并不能够完成(当然排除部分成绩在前的同学),放学了,路队好像整齐了很多,辘辘饥肠促使他们排斥以往的嬉戏打闹。刚开始,期待后期的变化!
Copyright 2017 全查网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湘ICP备2021017279号-1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上传分享,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btchac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