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AI资本
编者按:
2009年,芝加哥与新泽西股票交易市场间搭建起一条秘密的光缆,数据传输时间由原先的16毫秒降低至13毫秒。0.003秒的时间差使得新泽西的交易员能够领先对手获取信息,由此产生的价格差成为了一批交易员赢利的秘诀。
为了更早获取信息,人类自18世纪起便开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新装置,摇臂信号机(semaphore)、通电信号仪(electric telegraph)、电报机(telegraph)直至互联网,人类传递资讯的速度越来越快,时间差所导致的经济效益差别也变得愈发巨大起来。
过往的经验表明,最早掌握新鲜技术的人,往往能够捕捉先机,领跑市场。
What hath God wrought?
——Samuel Morse
上帝写了什么?
——第一封电报全文,塞缪尔·摩尔斯
1999年7月12日,最后一封电报自旧金山湾发往美国白宫,这则总计不过100字的电报消息仅抄写一项的耗时就已长达8分钟。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1999年,8分钟已足以让一位普通的网民敲出1200字的长帖。
接收员最终选择将这封电报以电邮的形式转发白宫,互联网通讯从此在美国正式上位,长达155年的电报通讯时代宣告终结。
1844年5月24日,塞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 1791-1872)从华盛顿特区发出了第一封现代电报,人们曾为这款电子设备惊讶万分,远隔万里的资讯由此瞬息可至。此前,即便是美国最为迅速的物流公司小马速递(Pony Express),要将来自美国东部沿海的邮件送达西海岸的都会,最短的耗时也要十天。
信息竟然能以如此迅速的方式传递,这让所有的人都始料未及。人们对信息的传递速度逐渐敏感起来,时间的价值,也从一个遥远玄虚的哲学议题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经济实在。
1792年,为应对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克劳德·查普(Claude Chappe,1763-1805),着手开发了一套脑洞清奇的通讯系统,摇臂信号系统(semaphore system),系统以信号塔为通讯单位,信号塔之间依靠可见光传递信号,原理如同旧时代的烽火台。
这是一套全靠手工操作的系统,在信息传送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一座信号塔,每座信号塔中驻扎有一到二位信号员,他们会依据特定的规则摆弄指示臂。信号塔的指示臂每凹出一个造型,就意味着一个信号已被发送。
不同的信号站玩起接龙,消息就传递了出去。
在查普设计的摇臂信号系统中,信号站的顶部是一个可以操纵的木架子,通过摆弄木架,信号员可以传送特定信息,木架的形象很像是口袋妖怪中的“未知”。
这套信息系统的使用成本很高,根据一份1821年的材料记载,每位操作员的日工资为25索尔(约合今天12.5元人民币),每当信息传递失败,重新发送一则信息每人每分钟又需额外支付5索尔(2.5元人民币)。1798年,从巴黎到488公里外的法国边陲已设有50个信号站,以每个信号站设两名信号员计算,发送一条消息的人工成本折合人民币便已高达1250元,这还不算维修和运营费用。
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也是惊人,在当时,一位熟练的操作员每分钟最多可以输出3个信号,据统计,当时一条完整的消息平均由36个信号组成,这意味着即使系统全线使用最优秀的操作员,这套系统一分钟也才只能传递0.083条信息。如果赶上刮风下雨或者操作人员心情不好,信息能否发出,还是一件看造化的事情。
到1854年,法国全境已建立起四条摇臂信号传送系统,这可以算是初代信息高速公路了。
消息要是在线等,估计也是挺让人着急的。(刚才谁说的发错撤回来着?)
然而就是这套令人捉急的信号发送系统,信息传递效率也足以吊打同时代的人肉传送。据说拿破仑(1769-1821)就常随军携带一座便携式摇臂信号塔,每当前线出现情况便就地搭建设备,向大后方传递信号。拿破仑的队伍也因此解锁了领先全欧的通讯技能。
2013年,BBC纪录片《拿破仑的摇臂信号机是怎么改变世界的》讲述了信号机的操作过程。
19世纪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操作员爬上信号塔抓狗(
Copyright 2017 全查网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湘ICP备2021017279号-1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上传分享,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btchac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