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学习>内容

如何落实数学有效教学

2018-07-18 12:01:00 | 来源:互联网

如何落实数学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数学教学方法。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一)问题性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点。教育应当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创设学生有问题可想、有许多障碍必须跨越的情境,营造学生敢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如:《辨认方向》这一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教师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二)游戏性情境。

游戏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剂游戏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活泼氛围中建构知识、体验乐趣。如:《辨认方向》这一课“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和自己的八个方向上坐的是谁?”这一环节时,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故事性情境。

讲故事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人们常乐用“孙悟空、猪八戒、虹猫蓝兔、聪明一休、葫芦娃”等智慧象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课时,拓展环节根据森林里的小动物居住的位置,请同学们当小小设计师,达到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

(四)生活性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同时在现实问题是的解决中发现数学概念、形成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今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课时,我提前拍了一些县城里面的建筑让学生辨认方向,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将真实情境带入课堂。

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1.夯实知识技能目标

新课程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目标,并不等于可以忽视知识技能目标。新课程之所以这样强调,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目标,忽视其它两个目标的现实而言的,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扎实地落实好双基,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奠基石,所以我们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是“教”与“学”的重点。教师教学中要注意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进行理性的总结归纳,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通过应用知识,训练形成技能。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掌握与迁移的过程中,认知结构逐步得以同化或改组,数学能力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理解上的失误,导致在课堂上,追求形而上学的教学方法和哗众取宠的过程与虚假的情感态度,忽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使教学失去底线,造成数学“根基”不牢,如在计算教学中被所谓的“算法多样化”替代,学生连最基本的计算方法都没有掌握,空有热闹的过程,华而不实、无果而终。这种认识和行为要坚决摒弃。

2.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和方法首次被列为课程目标,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一种全面超越,突显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这两个维度的目标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可以说,过程和方法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同时,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保证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落实。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知识和结论,而是要着眼于这种结论是如何得到的过程,重视获得这个结论的方法。

如果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机械练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学生就如同被剪开了茧的蝴蝶,虽然省去了挣扎的痛苦,但却失去了练壮翅膀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飞翔”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教堂”为“学堂”,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方法的探究过程,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探索、想像、质疑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感悟数学思想、获得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教学“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存在的条件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归纳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共同特征,在问题解决中提高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判别能力,在应用练习中学习和体会化归等数学思想。

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改理念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当作总体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强调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理性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那么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还要用真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需要教师把信任、鼓励、欣赏、赞许带给学生,巧妙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用教师真切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标准》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达到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这不仅需要改革数学教学,而且在新的素质教育中对每个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领悟隐含于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方面要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有一个全新而强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集合、对应、分类、函数、极限、化归、归纳、符号化、数学建模、统计、假设、代换、比较、可逆等思想方法。教学中,要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之所在、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数学教学中,只有多方位、多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渗透,才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从而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将所学知识由未知转化到已知。笛卡尔说:“走过两遍的路就是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最终要为学生所领悟所掌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在反复运用过程中渗透,在反思回顾中渗透。然而,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有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质的飞跃。

福利手游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电脑版 手机版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17 全查网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湘ICP备2021017279号-1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上传分享,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btchacom@163.com